國家衛計委:將建立機制,解決廉價藥短缺
本報北京1月7日電(記者李松濤)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宣傳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群安今天表示,不久后將出臺政策,解決廉價藥短缺的問題。
在我國的醫藥市場上,有一些價格低廉而且是醫院常用的藥品,卻在近幾年中慢慢退出市場。比如被稱為救心藥的魚精蛋白,是心臟外科手術的常用藥,每支價格11元。2011年,這種藥就在全國范圍一度斷供,以至于有些患者不得不高價從黑市購買該藥品。再比如用于治療甲亢的他巴唑,每100片價格2元,在2013年也出現嚴重短缺。
早在2010年全國兩會上,政協委員戴秀英就曾提到過一組數據。在對國內12個城市42家醫院臨床用藥情況進行了調查后的結果顯示,醫院廉價藥的缺口高達342種,其中30種藥價格在10元以下。
有人認為,廉價藥短缺與基本藥物制度強調低價有關。
毛群安說,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我們國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自從2009年啟動醫改以來,基本藥物制度廣泛實施,對于我們國家的藥品生產供應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不能將廉價藥短缺與基本藥物制度、醫改相關聯。
他表示,要研究長效機制,避免廉價藥短缺的事情發生。國家衛生計生委正在會同相關部門,研究保障這些藥品生產、供應、使用的政策,這個政策不久就會出臺。只有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全文完】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4年01月08日 05 版)
|